平静中的不平凡:记2019年夏UC Berkeley游学之行

硅谷,在我们这群计科学生心中,可以说是布达拉宫之于藏传佛教教徒的存在。其他人我不敢说,至少我个人是及其期待趁早去硅谷“朝圣”的。但期待归期待,19岁这趟美国之行的确是完全出乎意料——本以为最好情况是大学毕业时能去自己玩一趟。不过话说回来,自从进入大学之后,学校通过“双特生“特殊培养计划给予了我一大堆特殊待遇,我也借此走上了一条奇幻的不归路,似乎这样想也没啥特别出乎意料的。Anyway,稀里糊涂的通过了申请面试后,我终于加入了由四十位各路神仙组成的硅谷之行小分队。

首先横在我们面前的第一座大山就是美国签证。因为父母工作原因,我之前根本没出过国,连护照都是2019年春节时才刚办的,俗称“白本“。看了一些博客后吓了一身冷汗,我们申请签证的那段时间中美贸易战打得正酣,再加上我是个白本,因此对于签证这件事我个人非常紧张。爸妈倒是不以为然,觉得我们是去带动美国GDP,难道美国人还拦着不成?最后当然是出乎意料的顺利,由一位据说很小的时候就在美国自己穷游过的学长带着,我们全程都没看见面签官,只说了一句”Goodbye“就顺利全体通过了签证,唯一比较可惜的是只拿到了一年签,大概下次去美国的时候还需要再办一次。

时光飞逝。办完签证后,转眼间我们度过了熬夜爆肝的期末以及烈日炎炎的军训,终于盼来了暑假。但就像新婚的小媳妇不敢进洞房一样,面对即将到来的完全陌生的美利坚之行,我脑中更多的是焦虑而不是欣喜。收拾好行李,躺在宿舍的床上,半夜未眠,满脑子都是之前看的各种攻略和注意事项。

出发前,江安的夜空

凌晨,起床简单吃了些零食,立刻马不停蹄的前往机场、办理乘机手续、安检、出关、候机、登机。在飞机上渡过无聊的11个小时后,顺利抵达了San Francisco国际机场。一切都非常顺利,就连自己之前一直担心的工地英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

顺利抵达美利坚

在项目方安排的宾馆安顿下后,除了倒时差的不适感外,更多的是扑面而来的新鲜感。美国的一切都是完全陌生的、完全没有经历过的,这与在国内到一个很远的城市旅游不同,甚至与在亚洲国家旅行不同,这是一个文化、地域和人种都截然不同的地方。

来到美国的第一餐是经典的麦当劳,一群中国学生站在点餐台前不知所措,原本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英语很好的同学这时也哑然无声,不知道的还以为中国人占领了这家UC Berkeley旁的麦当劳店。最后还是胆子大的同学尝试与店员交流,点了第一份餐,同学们纷纷跟随他点了一堆相同的餐食——这在后来的14天里面十分常见。店员往往摆出一副“Fine”的表情,手忙脚乱地处理一大堆完全相同的订单——我们去的很多店似乎从来没有一次性接待这么多点同样食物的客人。这大概也是中国特色了吧。

在美国的第一餐充分反映出理论和实践的差距:哪怕你在中国能多么流利地使用英语,真正落地在纯正的英语环境中后,都免不了变成工地英语。

我们到达那天是旧金山当地周五上午,后来还有一波同学是当天晚上到达的。由于紧接着就是周末,因此我们的课会在之后的周一正式开始。第二天,也就是周六,我们来到了此次美国之行的第一站:Silicon Valley

硅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。这里并不是一个像深圳一样遍布摩天大楼的地方,而是铺满了其貌不扬的普通小楼,最高大概也不过三四层,穿插在一片片绿色的树林中。

硅谷一角,被晒得无精打采的狗趴在车窗边上

我们在硅谷游览了Stanford University和Google Plex,也算是了结了多年来的期待,完成了“朝圣”的愿望,或者说不通过VPN物理直连某404网站的愿望。唯一的不足是,我们在山景城Shoreline Lake划船的时候不小心把船搁浅了,还弄湿了下半身。

把船开到岸上的俩乐观哥们合影留念
在Stanford University前的草坪上假装写代码
物理直连某不存在网站,顺带朝圣

第三天,我们来到了此次美国之行的第二站:加州海岸。我们先是驱车两小时从旧金山沿着一号公路来到了卡梅尔小镇,然后又一起去了著名的十七里湾(17 Miles),一路感受着加州瑰丽的自然风光和崎岖的山路,直呼后悔没带单反。好在手机的拍照功能足够强大,帮我记录下了这一路美丽的自然风光。

卡梅尔小镇保留了较为原汁原味的美国生活,富足而安逸
在十七里湾的”The Bird Rock”处请朋友拍下的照片

经过两天的旅行,是时候安顿下来学些知识了。第四天,我们来到了此次美国之行的第三站,也是最重要的一站,我们将在这里学习十天的课程。因为宾馆就在UC Berkeley的旁边,我们一行人便步行前往。UC Berkeley的校园修建在山丘上,爬起来颇为费力,配合加州盛情的阳光,待我们到达教室所在的Faculty Club时,全身已经浸透了汗水。

UC Berkeley标志性的钟楼

学习的过程并不总是枯燥无味的。美国的教学方法可以说与国内截然不同,但巧合的却与我在高中社团时推行的教学方式类似,我不仅没有不适应,反而乐在其中。学习之余,我们乘坐地铁游览了旧金山市中心,参观了旧金山市政厅。除此之外,宾馆的老板娘——华裔,武汉人——考虑到我们在异乡吃得不舒服,帮我们准备了一次集体火锅,这大概是我在异国他乡感受过的最温暖的一件事了。

放学后,我们乘地铁到旧金山市中心游览
异国他乡的火锅,以及一群可爱的人

一周的学习之后,我们再次踏上了旅行的路程。我们去了著名的九曲花街、渔人码头、金门大桥和Sausalito小镇,虽说整体有点俗套,但来都来了,为什么不去看看呢?

九曲花街,实际上只有五个弯,整条街的花还是看起来很震撼的
渔人码头,因为之前没看攻略,没看到最经典的地方,有些可惜
金门大桥,第一次如此接近在各种电影中频繁出现的经典场景
Sausalito小镇,没排队吃上有名的冰淇淋,隔着旧金山湾能隐约看到旧金山市区

再往后,就是紧张的结业仪式了。我们每个小组必须完成教授布置的任务,并进行集体展示。我们大多数人都熬到了半夜两三点钟,当然最终的结果也是令人欣喜的。

Faculty Club, UC Berkeley, San Francisco
当我第一次坐在回家的航班上,看见脚下逐渐远去的美洲大陆时,我不禁感慨我辈之幸运。我的父辈都没有踏出过国门,而我却能在20岁之前来到美利坚。这也宣告着此次UC Berkeley游学之行,顺利结束了

十四天的美国之行短暂而充满了意义,我将其称之为“平静中的不平凡”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我们没学到什么实实在在的知识,也没看遍整个美国西海岸瑰丽的自然风景,或许与美国较慢的生活节奏有关,整个旅途都是十分平静的,令人心无旁骛。但这平静的旅程又是及其不平凡的,我看到了我们国家与世界第一强国的差距,也看到了差距在不断缩小,更看到了我们国家新时代的年轻人为了祖国未来的发展而不懈奋斗、奋进、学习。这其中由观察、体会与反思引发的思考,以及由思考带来的思维方式的转变,才是此次美国之行带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。

“平静中的不平凡:记2019年夏UC Berkeley游学之行”的一个回复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